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海燕)中國經濟在換擋轉型過程中的持久動能在哪裡?海內外分析人士普遍註意到,隨著中國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開放投融資領域,創新投融資方式,吸納社會有效資本已成為為經濟發展提供持久能量的新動力之一。
      本屆政府自履新以來一直致力於通過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制度紅利,為經濟增長創造動力。中國政府日前決定,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為社會有效投資拓展更大空間。輿論普遍認為,投融資領域的進一步開放,無疑將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為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在當前房地產市場持續降溫,產能過剩嚴重,地方政府投資放緩的情況下,加大吸引民間投資的力度將有利於穩投資,進而穩定經濟增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徐洪才說。
      中國在投融資領域的改革創新將帶來多贏效果,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里奧斯也如此評價這一改革。他說,中國政府現在推動的改革,重新激活國有部門併為其註入新鮮資金,逐漸為戰略性行業引入競爭,藉此提高行業效率,中國的改革不是稍加修改,而是意味深遠。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把鼓勵社會投資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步。從為民間資本列出涉及交通通訊基礎設施、油氣管網設施等領域共80個示範項目,到推進行政審批、投資體制、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為民間創辦企業提供便利,再到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發展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到包括重大戰略性投資領域和民生保障領域。將更多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既為實體經濟註入更多活力,同時也有效解決民間資本融資難題。
      在當下投資整體增長乏力之時,民間投資已經逐漸成為引人註目的亮點。據統計,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速高於同期投資整體增速2.2個百分點,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比重達到64.7%,民間資本已經在投資中居於主角地位。
      吸引社會有效投資,不僅將穩定經濟增長,還有利於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加速政府職能轉變,更好地讓市場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社會資本是市場中最靈動、鮮活的投資要素。在之前由政府資金和國有企業投資占主體的領域,民間資本的活躍註入不僅能彌補原有投融資結構單一造成的資本流動僵化弊端,還能在行業內形成良性競爭,倒逼國企加快改革進度,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花旗銀行亞太地區首席分析師沈明高說,吸引社會投資到傳統上由國企主導的投資領域,目的是為了實現更加專業化的管理,這些改革將創造更多的需求並提高效率,由此也將提振投資者信心。
      目前投融資機制創新改革已經在水電、核電、電信、鐵路等關乎國計民生,同時又是實體經濟重點的基礎設施領域有序展開。海外分析人士認為,基礎設施領域向社會投資開放,將進一步盤活民間資本,讓資本化零為整,讓社會有效資本更加貼合國家經濟發展脈動,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勁。同時,提振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也將有效拉動社會就業,惠及民生。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將會有更多領域向社會資本開放,合作模式也會更加豐富多樣。伴隨市場準入等領域的改革不斷取得突破,不同所有制資本要素將實現高度融合發展,共同支撐中國經濟高效、可持續增長。  (原標題:全球轉型下的中國投資之一——吸納社會資本 撬動經濟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r66rrgeb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